
走进庙下村玺公祠,浏览那一排排的乡贤牌,再到大街小巷中与村民闲聊,我们都会自然而然地感受到庙下人非常重视孝亲敬老,这与雷氏的祖训有关。《雷氏族谱》刊载的祖训中,第一条便是“敦孝悌以重人伦”。
庙下人孝亲敬老之风传承已久,可谓已成习惯。我是庙下人,人事甚熟,讲一些细小事例,便可让读者管中窥豹。庙下人凡是过年过节,或者家里杀猪宰羊,都要把好吃的先送给父母吃,然后自己再吃。自己家里种的粮食或蔬菜,每年第一次食用新粮或新菜,叫“尝新”, 必须让父母先“尝新”。
我祖父娶了两个妻子,第一个妻子生了七个儿子和两个女儿,祖母去世后才娶了第二个妻子。第二个妻子没有生儿育女。后来,祖父去世了,后祖母独自居住。我父亲七兄弟都把后母视为亲母,十分孝敬。我家里种的辣椒“尝新”,妈妈煮好后用碗装了一点叫我送给后祖母去“尝新”。我回来后,一家六口人都已就席,但都静静地坐着,没有动筷子。父亲问我:“奶奶尝了吗?”我回答:“尝了。”我们一家人然后才开始“尝新”。对后母尚且如此,对亲生父母就更不用说了。
据我所知,我后祖母也很贤慧,无论哪家人送给她“尝新”的菜, 不管当时饿不饿,都会立即动筷尝一点,以免耽误小辈们一家人的开餐时间。 这种习惯,很多庙下人现在仍然在继承。
庙下人不仅孝敬自己的父母,而且对其他的老人也都很 尊敬。孔子曰:“老吾老,必先人之老;幼吾幼,必先人之幼。”庙下人继承了儒家的这一传统。
尊敬老人包括两个方面:
一是对辈份比自己高的人必须尊敬。不管你年龄多大,官职多高,家庭经济多富裕,对辈份高的人,该叫爷爷的叫爷爷,该叫叔叔的叫叔叔,绝对不能含糊(在机关办公室例外)。 武昌起义倡首人之一、护国军中将雷洪(庙下人),及其兄长雷澂(县参议会副议长)、雷泽,便是村人一致公认的孝亲敬老的楷模。他们的父亲死后,村人族人来悼念,三兄弟全部下跪,平日对长辈尊称,一如祖训,绝无例外。
同时,村人不论遇到什么有争执的事,只要不是原则性的、违法的事,低辈份的人对长辈都要忍让,决不允在长辈面前逞强。
二是对年纪比自己大的人必须尊敬。辈份相同的,必须称某某兄,或某某贤弟,凡事也得能忍能让。小能尊大,大必爱小,因而全村的人都能和睦相处。
在公祠里办大酒席时,这种敬老的习俗体现得更为圆满。庙下的规矩,公祠神堂前第一排的席位是最尊贵的,第二排次之,其余类推。以神堂为中心,左边为大,右边为次,次序清楚而严谨。在安排席位座次时,族人中,辈份高的为尊,年龄大的为尊,两者有矛盾时,按其在族人中的影响斟酌处理;亲戚中,祖党(祖母外家的客人)最大,母党次之,妻党又次之;如果还有别的贵宾,权衡档次高低进行安排,决不允许混乱。如有官员参加,按职位高低排序。缘因礼仪严肃庄重,故能令人产生肃穆之感。
近几年,庙下人敬老又有新规矩,无论谁家办宴席,凡请八十岁以上的老人赴宴,一律免收礼金。
在千百年孝亲敬老的过程中,庙下培养了无数个讲究孝道的楷模,难以一一记述,这里只选择孝子、孝女、孝媳各一位简介如下:
孝子
庙下有一位老农,叫雷宝富,自己已经五六十岁,还有一位七八十岁的老母。老母患严重风湿病,瘫痪在床,生活不能自理,时间持续达十余年。人们常说“久病无孝子”,而雷宝富却不是那样。
冬季,他每天早晨都要亲自从床上把老母背到火炉旁,夏季背到凉快的地方,然后才出去做事。下午回家,他进门第一句话就是“妈妈,我回来了”, “出秉入告”成为他的习惯。
他这样周到细心地侍奉老母,不是一天两天,一月两月,而是十几年如一日,不容易呀!当时村里的前辈们都夸赞他是孝子,号召子孙后代把宝富作为学习和传承的榜样。
孝女
我有一位二姑,名叫青香。她嫁到洋市南衙村,姑爷邓瑶光在宁远县担任督学(民国时期),二姑自然也就是个官太太了。她住的是官厅屋,穿的是绫罗绸缎,戴的是金银珠宝,但在父母面前却没有一点富人和“官太太”的表现,一如既往地严守孝道。我祖父病危时,她闻讯赶来后,一直守护在床边,喂茶、喂饭,洗脸、洗澡,十分殷勤。
一天晚上,祖父突然一口浓痰堵塞喉哤,咯咯作响,呼吸困难,脸色变青,两眼翻白,情况非常危急。二姑急忙站起来,立即用自己的口对准祖父的口,用力吮吸, 一次又一次,终于把一团浓痰吸进自己嘴里再吐掉。
于是祖父缓过气来,解除了危险。把一口八十多岁老人的又浓又黄还带有血丝的痰,吸进自己的嘴里,说来简单,做起来可不容易呀!在场的人无不感动万分,个个都说二姑是令人敬佩的孝女。
孝媳
上面讲的两位孝子孝女都是民国时期的人,这里介绍的孝媳则是现在还健在的人。庙下有位年近花甲的雷社桂,是县财政部门的干部,其妻欧阳秀是粮食部门的职工,两夫妻都是 “吃皇粮、拿俸禄”的,但对父亲特别孝敬,尤其是媳妇欧阳秀。社桂的父亲年老时多病,欧阳秀经常搀扶公公去医院看病。
后来老人的双脚又被热水烫伤,两腿糜烂,生活不能自理。欧阳秀每天守在他身边,公公说哪里痒,她就给他抓哪里,屁股脏了给他洗,洗澡后给他穿衣、穿裤、穿鞋袜。
这对一般的女人来说是难以做到的,有些亲生女儿都不做到,更何况是“吃皇粮、拿俸 禄”的儿媳。所以村里的人都称赞她是庙下村的孝媳妇。
古人说:“百事孝为先”。就是说在内涵非常丰富的中华道德范畴中,孝道是第一位的。“父母生我养我,恩深似海”,因此对父母必须孝敬。社会生活中无数事实表明,对父母能否孝敬,是衡量一个人的道德水准的重要尺度,对父母不孝的人,对国家、对集体、对兄弟、对朋友就很难做到忠诚仁爱,其他道德品行也都无从谈起。
(讲述人:雷子渊)
责编:刘艳萍
来源:桂阳清风
县妇幼保健院:口腔科搬迁升级揭牌
深入推进“六大新行动” 全面实施“七大攻坚” 丨双稻轮作插秧忙 农机服务助力晚稻移栽
践初心 办实事 | “职达”家门口:我县举办2025年零工市场专场招聘会
全民健身日丨全民健身“动起来” 冠军之城“热起来”
塘市镇水尾村:“家门口”的暑托班,孩子学习“不掉线”
冠军之城丨我县举行“体彩杯”柔力球比赛
冠军之城丨我县举行“体彩杯”武术交流赛
桂阳三中举行2025级新生军训开营仪式
下载APP
分享到